記者/林佳慧 明年元旦起29吋以上電視機內建或附加數位接收器已確定實施,電視業者認為要符合規定並不困難,但若是想觀看高畫質的HDTV,仍得另外付費。 政府為推動數位產業,將強制驗證新上市電視具數位功能,明年元月起為29吋以上電視,96年擴及21吋以上未滿29吋電視,直至97年,將不分尺寸全面實施。 民生報報導表示,目前不少市售大尺寸薄型電視已開始內建數位接收器,明年起為符合數位電視新規定,又得兼顧類比訊號的有線電視收視需求,LG表示,明年市售29吋以上的電視機應該都會同時提供類比與數位接收器,成本勢必提高。 由於現階段國內並沒有播送HDTV節目,一定是以符合現今數位電視發送標準的SDTV為主,也就是未來若HDTV或互動式數位節目開播,消費者仍得自掏腰包升級。 數位電視在政府推動之下成為趨勢,各電視台摩拳擦掌推出數位節目,不過數位節目製作成本高,業者搶進市場勢必仍有隱憂,BenQ表示,以有線電視為主的收視環境來看,內建數位接收器也不見得有足夠的誘因讓消費者購買。 (2005/12/21 PM04:50) |
目前分類:傳播好好玩.. (9)
- Dec 22 Thu 2005 00:29
29吋以上新電視明年起數位化
- Oct 24 Mon 2005 16:08
DTV數位電視Q&A
什麼是數位
何謂數位電視?
數位電視是將電視訊號由目前所使用的「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的電視系統。如我們在家中電腦及網路中看到的文字及影像就是數位式的(digital),每一筆資料都是由0與1組合而成,所以我們可以輕鬆地存取、調整資料。電視及節目訊號改為數位式後,畫面就可以更活潑地呈現,如分割畫面、子母畫面、定格放大等,甚至還可以自己安排播放的時間,不必受限於節目時間表。而且,數位電視的掃描線將增加至1050條,比現有的類比電視525條增加一倍,並且透過數位訊號處理,可以消除雜訊和干擾,畫面將會更清晰、細緻。
DTV(數位電視)的基本概念
數位電視時代的來臨,將會是超乎您想像的改變您的生活與看電視的習慣
HDTV(高解析電視),互助式的數位資訊廣播,
杜比5.1聲道及多頻道電視(購物.社區.市政.命相…等等,最多可達800頻道)
等等革命的創新。
或許您已從其他媒體聽過新的數位電視有18種標準解析度,且您的舊電視
將在2006年走入歷史,或許您極欲了解在DTV時代的來臨時,您必須花多少錢?
買什麼樣的電視與週邊?買了以後是否收看的節目與效果會令人滿意?等等問題...
以一個涉入DTV較深的我來說,我經常被問到什麼是DTV?什麼是HDTV?
為了便一般大眾能更了解.我列舉了以下常為一般大眾所提到或討論到問題,
讓您做為了解DTV/HDTV的開始。
1.到底什麼是DTV(數位電視Digital TV)DTV是全數位化的高畫質(8倍密),廣視角(16:9)及高音質(5.1聲道的)
數位傳送(廣播)與接收(數位電視)。
2.DTV數位化的目的是什麼?電視數位化的最主要目的是提供更高畫質.更高音質及提供互動式的數位資訊服務;
另外在同一頻道裡(例如 東森CH40)中將可再分出更多的(4~6個)視訊頻道
(如購物.股市解析等等)。
3.現在的類比廣播與DTV數位廣播有何不同?在相同處,他們都使用VHF及UHF頻帶,雖然初期大多用UHF(CH17~CH113),
但在全部完成數位廣播後,可能就回復到原來的所分配的頻道(如台視CH7).
數位與類比廣播在頻道及頻寬(6MHZ)的使用上雖然相同,
但在載波的調變(Modulation)上則是全然的不同,類比廣播的視頻(Video)是用AM
方式調變,音頻是用FM方式調變,而DTV則是用數位"封包"或稱"數據串"將視頻.音頻.色彩
及數據資訊將高音質及高畫質的訊號一串串傳送出去。
DTV有好幾種調變方式
美國的無線廣播採用8VSB
美國的Cable業者(第四台)採用QAM
歐洲及部分其他國家(如台灣)採用COFDM
日本則採用他自己特別的COFCM
別緊張!在各種調變系統都已大致確定後,將會有複合式的接收器(SET-TOP BOX)
例如8VSB及QAM共用以同時符合無線及Cable的接收能力。
4.聽說所有的電視廣播電將在2006年前完全數位化,並停止類比廣播?美國的FCC當局在1998年11月已開始選定26個電台及40個電視
聯播網電台在1999年5月開始試播,到2001年11月止以累計超過
200DTV數位電台開始播放數位節目,預估到2002年5月總計將有超過
1288家商用數位電台開始播放數位節目。
在2007年1月後,(假設美國的85%以上的家庭都能收到數位廣播後),
傳統的類比廣播將完全停止播放。
5.那我的舊電視將會如何?別擔心!屆時將有轉換盒(SET TOP BOX)可用來將高解析的DTV或HDTV轉成與您舊電視相同的
(低解析.交錯式掃描)訊號給您舊電視用;畫質音質上雖然與您以前看的差不多,
但至少沒有鬼影或雪花等雜訊干擾。
6.DTV為何有那麼多顯示模式?基本上只有4種"解析度"模式,每一種各有幾種畫面"更新率"
在傳統TV上有480條由上到下的橫向掃描線,每秒鐘來回掃描60次。
它是由交錯式掃描構成的,也就是第一次掃描奇數掃描線1.3.5......479,
第二次則掃描偶數掃描線2.4.6......480條,如此來回掃描60次構成30張(畫面/秒)
在DTV上的顯示模式當然也包括這種480條交錯式30張畫面的掃描方式我們稱為480i
(i 代表交錯式)。在DTV方面將這種方式提升到"逐行掃描"方式,如果您用的是倍頻掃描
(或稱逐行掃描)電視,將大大改變閃爍及因視覺暫留效應所產生的不清晰等等因素,
此種顯示模式稱為480P(P代表逐行掃描)
480i及480P在解析度上並無提昇,只有在480P由於逐行掃描的關係,使得畫面
會更清晰(比480i高約30%),畫面比例也是4:3; 所以這兩種解析度模式1080i及720P
則稱為HDTV(High Difination)高畫質電視
1080i解析度為1920點x1080掃描線(交錯式),也就是比傳統的電視解析度高了8~9倍密
720P解析度為1280點x720條掃描線(逐行掃描方式),雖然720P的解析度
看起來比1080i少了一半,但因人的視覺暫留因素關係,逐行掃描比交錯掃描清晰很多
(靜態約高30%,動態約高50%),所以1080i與720P看起來解析度是差不多的。
7.那些電視台分別用了那種解析模式?目前舉例來說,CBS及其相關電台及KPHO-TV採用1080i, NBC及PBS
也同樣採用1080i。付費的HBO及Showtime也採用1080i來轉播運動節目。
ABC電台其他的相關電台則採用720P,福斯(FOX)及華納兄弟(WB)目前已經採用
480P在播送了,將來是否可能改採其他解析播送並不確定,
不過WB在紐約的相關電台WPIX-DT則已經採用1080i來轉播棒球賽了。
8.我需要換一台特別的電視來看DTV嗎?以現狀來說,您現有的傳統電視只要在買一個數位接收器,
將數位接收器上的複合視頻輸出(黃色梅花頭)
或S-Video街道您的傳統電視上,您就可以收到480i的畫面訊號
(在收看1080i或720P,480P時會轉換成480i輸出)
較新的電視有倍頻掃描的,由數位接收器上的色差端子(Y.Pr.Pb)
接到您電視上的Y.Pr.Pb三個端子上則您可以收到480P沒有問題,
至於您要收到1080i及720P,則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可能會採付費解碼的方式
(目前試播沒有鎖碼),由數位接收器的DVI-HDCP(25pin DVI接頭+解碼功能)
輸出到您的電腦,也就是您的新電視必須有DVI-HDCP輸入端才能
付費解碼收看到720P或1080i HDTV
9.數位電視在畫直上比傳統電視好很多嗎?是的,光由類比變成數位就可除去類比電視上的雜訊干擾.鬼影現象.拖尾.色偏.雪花等現象,
更何況DTV提高了4~8倍解析度,以及更符合人眼視覺的16:9(水平視角變大),
許多在看過HDTV的人都讚不絕口,最常聽到的"視覺更寬廣" "看起來就像看照片一般"
及"就像身歷其境一般"等等。
10.如果我現在買HDTV ready的電視的話,將來會不會又改變了呢?以美國來說無線頻道採用8VSB, Cable採QAM(將來也可能採相同的8VSB)調變方式可能改變外,
基本上它們所傳送的解析模式480i.480P.720P.1080i是不太可能改變的,
所以建議您買分離式的(顯示器+接收器media receiver)但考慮將來可能的
付費節目將由DVI-HDCP鎖碼輸出,您電視端也最好有DVI-HDCP輸入端。
以台灣來說,目前市場上的電漿電視都聲稱HDTV ready,
但到底符合的是日本系統還是美國系統, 還是將來台灣採用的歐洲系統(據說已由台灣電視協會決定)
由於沒有數位訊號源(據說已在試播,但目前為此沒有人看到!),
所以無法證實到底是否能相容於將來台灣所採用的播放系統.
若您必須立即買一台電視,您不妨考慮有倍率掃描的就可以了,
將來您只要在買個接受器,您就可以收到480P,至少目前的DVD機有倍頻掃描(或稱逐行掃描P-Scan)
的色差輸出就是480P,比480i好很多了。
11.新的DTV電視相容於DVD機嗎?DTV電視一定有色差端子輸入(Y.Pr.Pb三條訊號線),它可相容於1080i.720P.480P.480i ;
較早的DVD色差輸出一般都標示Y.Cr.Cb或Y.U.V三個端子,那在DTV上就是480i的解析模式,
若以較新的DVD機標示有倍頻掃描或逐行掃描P-Scan的三個色差端子輸出(標示
Y.Pr.Pb), 則在DTV電視上是以480P的解析模式顯示,
以上兩種都於DTV裡的SDTV(標準數位電視);將來DVD也有往HDTV的方向發展可能
(主要是看電影業者是否推出HDTV意願),不久的將來,您也可以買到HDTV的DVD機了。
HDTV與SDTV在彩色的再生能力上,HDTV所定義的色域較傳統的NTSC所定義的
(相同於SDTV)色域為廣,也就是說將來的HDTV在色傳真能力上仍有大大進步的空間。
12.新的數位電視機能相容於現有的錄放影機或數位錄放影機嗎?為了相容於現有的錄影機等產品,新的數位電視機當然仍保有Video(複合訊號)
及S-Video輸入端與舊有的AV設備相容,只是一切的錄放都是480i的解析模式而已
13.新的DTV數位廣播是用全新的頻道嗎?不,DTV乃是採用現有的VHF及UHF頻帶來廣播,因為UHF上頻道較多,
所以目前大都使用在UHF上較多,將來2006年完成完全數位轉換後(停止類比訊號廣播後)
各電視台將回到原先所分配到的頻道播出。
資料來源 http://www.hdtvforum.com.tw/new_page_1.htm
- Sep 20 Tue 2005 14:25
電視台靠什麼賺錢阿?
電視台是靠播出廣告來賺錢的~~
電視台有頻道資源,販售的是廣告時段,將節目以外的時間,賣給廠商來展示他們的商品或服務,如果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好,代表看的觀眾人數多,這樣廣告看的人也多,就是以收視率為依據來決定廣告的單價的.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當紅三立台灣龍捲風,因為看的觀眾多,所以收視率高,而許多廠商(例如:7-11,麥當勞,花王,福特汽車等)就想讓自己的商品廣告獲得最大的效益,也就是讓為數眾多的消費者看到,會極力爭取可以在台灣龍捲風的播出時段裡排上自己的廣告,所以必須花錢向三立電視台購買台灣龍捲風的廣告時段;廣告的收入扣除節目的製播成本後,就是等於電視台的利潤.
而現在還有許多電視節目是利用置入性行銷另闢財源,就是將廠商的商品搭配劇情或報導,在電視節目中露出,這個部份電視台也會向廠商收費,利如情人節時,新聞報導就會提到"有飯店業者"推出情人節套餐;母親節的話新聞會報導"有化粧品業者"推出特價活動,讓子女送禮不再傷腦筋;或是在戲劇節目裡看到主角們都用同一個牌子的手機;或是開某個品牌的汽車,而車商的logo每次都會入鏡等等.
這個問題是牽涉到三個單位,一個是節目製作公司,電視台及廣告主(託播廣告的廠商,如XX飲料,YY冷氣機等等你看到的廣告商品製造商).
製作節目的製作公司,可以把節目賣給電視台,讓電視台以好劇本好卡司,去兜售廣告時段,例如今天有個製作公司拍了一部卡司陣容堅強的偶像劇,把它賣給A電視台,A電視台決定把它放在每晚的九點~十點播出,所以A電視台的廣告業務員就去向媒體公司或廣告主(也就是廠商)販售時段.
廣告主(也就是廠商)會把拍好的電視廣告交給電視台,在購買的時段中播出,這樣電視台就可以賺錢.而製作節目的公司則是把節目播映權交給電視台時拿到一筆電視台支付的錢的!!
至於在廣告主部份,廣告主會以當下的商品策略或傳播策略決定要不要拍電視廣告,要在什麼時候播廣告,要撥多少預算播放廣告(也就是購買廣告時段).廣告主拍廣告要花錢,但花的是本身的行銷費用,跟電視台或節目製作公司無關!!
from 奇摩知識
- Aug 30 Tue 2005 23:54
誰引爆台客流?
誰引爆台客流? | |||||
中國時報系 整合行銷部 專案經理 林瑞丹
|
|||||
這波台客論戰,要從7月26日中國時報人間版談起,自從當天轉載孫大偉將在八月號誠品好讀刊登的「台客不土,他是我兄弟」後,人間副刊系列探討台客文化,系列專訪張培仁、倪重華、伍佰,從台灣的產品、廣告到音樂、美學與文化,『台客』瞬間自隱學變成顯學。不僅網路、媒體熱烈探討,連投顧業也對台客新勢力投資投入研究,緊接著一路而來的網路台客票選、『call me台客!』專書出版與演唱會的搖滾,外加台灣小姐『很台』說,從表演工作者引爆的的台客風潮,到民間團體的抗議政治風波,台客文化正在熱鬧的燃燒著。 過去「很台」、「台客」是輕蔑的形容詞,讓人立即聯想的是燙金髮、穿拖鞋、花襯衫、吃檳榔、騎機車腳開開的畫面;隨著台客美先鋒派的論述,台味從俗擱有力的個性說,演變成生活文化的認同,台客變成新一代模仿而自詡的新文化主流,正如歌手伍佰所說的:台客是對現代社會的反抗,台客的創作精神就是站在自己的土地上,踩著土地蘊藏的東西。再伍佰的眼裡,蔡康永是台客、小S是台妹,任何受到台灣在地文化滋養的人們都是台客。 從孫大偉的台客說,我們看到三十年前黃俊雄布袋戲的帶動,苦海女神龍、雲州大儒俠也許正是未來新一波文藝復興運動的先趨,在那年代的布袋戲伴隨足爽、三支雨傘標、鐵牛運功散這些中草藥的產品廣告,一路緊跟的斯斯、阿桐伯都代表了台灣社會的演進與消費文化的趨勢。 最近李性蓁還用日本氣志團的表演團體來譬喻,台客流要成流必須向他們一樣,掌握住從武士道,極道之後的「熱血男兒」氣概,化成八O年代看暴走族漫畫成長不死的幻想。就像從台灣布袋戲到同人誌,到檳榔西施一樣,台灣製造、台灣生長的大眾文化逐漸形成,就算你看輕,卻已變成生活的一部份,認不認同都是你生活的一部份! 記得悲情城市的舊台客陳松勇吧?再看看新台客蔡康永!有什麼不同?都是當代受歡迎的明星,信徒一路跟著走。只是陳雷也好、小S也好,未來如何讓族群文化發亮成流行文化,有賴新一波文字、藝術、表演、創作工作者的努力,讓文化從消費產業中開花結果才能瓜熟蒂落。也相信『人間』能持續引爆台客趨勢,為台客文化留下歷史紀錄。 延伸閱讀: |
- Aug 30 Tue 2005 23:53
解讀大陸當紅的「超女」現象
解讀大陸當紅的「超女」現象 | |||||
北京FCB廣告公司 副總經理 王興
|
|||||
我不知道開辦一家電視台的費用是多少?但是,我知道「超級女聲」擂台賽已經在短短4個月中為湖南衛視創下近8億新台幣的廣告及贊助收益!這還不包括經紀約、出唱片及其他未來衍生的形形色色收入。 解讀超女現象,必須稍微了解一下這個節目竄紅的背景。去年,當湖南衛視舉辦首屆超級女聲大賽時,就像一般歌唱擂台賽一樣,沒有人相信她有什麼特別的,蒙牛酸酸乳(優酪乳)於是以相較於今年較優惠的價格,取得該節目的獨家贊助,當年的第三名張含音勻也成了蒙牛酸酸乳的新廣告片女主角(據說當年的代言費不到10萬人民幣) ,張含音勻也因著蒙牛的強力廣告片宣傳,一夕間成為了飛上枝頭的鳳凰,這也種下了今年第二屆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火紅勢頭的一個原因。 為二級城市女孩搭建圓夢舞台 攤開超女從五一初賽開始的長沙、廣州、杭州、河南、成都(獨缺上海及北京)5大賽區,讓各位感受到了什麼?在12億人口中想要出人頭地,特別是生長於二級城市的女孩們,超級女聲提供了一個看似公平的圓夢舞台! 於是乎,每個想成為第二個張含?的超女們,紛紛結黨翹課報名,節食塑身造型…,參加這場為期4、5個月的漫長賽事,她們就是要站在台上高歌一曲酸酸甜甜就是我的滋味!功課不重要、考試不重要,不發簡訊支持我的不是朋友! 連中央台也都快招架不住的收視率,及上google搜尋高達8百多則相關新聞,可見此節目的紅火。 這一場超級女聲中,究竟是圓了誰的夢? 首先,進入前20強的女聲們,要無條件的與上海某經紀唱片公司簽下長達8年的約,若不簽就會不知名的落敗,簽了若反悔,就要賠上至少50萬人民幣的鉅款。 然後,比賽進行中人氣指標-簡訊,更是成為衡量能不能晉級的關鍵因素!所以人緣很重要,平時廣結善緣,廣燒佛香的就有希望,目前進入前5強的每一個人平均一週簡訊數量超過50萬,所謂輸人不輸陣(簡訊一通五角人民幣,電視台與電信公司拆帳是85%比15%,湖南衛視夠精吧)! 再來就是這場擂台賽除了評委外(評審委員),還有30名大眾評審,私下了解這是為了平衡評委的權利,因為有些超女越進入決賽會越不聽話,為了便於管理,由主辦單位指派的大眾評審就成為相當重要的管理工具了,這其實也沒有辦法的,管理聽話最重要。 超女引6氣匯商機 身為行銷人,對於這一場由志(稚)氣、人氣、錢氣、利氣、火氣、熱氣6大氣所匯集的超女現象,怎可錯失觀察的機會及其背後商機! 新台幣8億收入是如何來的?單就最後一場為期6週的總決賽,廣告收益就近1億人民幣,每檔15秒的廣告定價高達11萬2千人民幣,幾乎是與央視一台並駕齊驅,獨家贊助金為4千萬人民幣,據說目前還在追加中!簡訊的收益,這還不包括朋友間呼朋引伴、張羅支持對象的電信公司的簡訊收益,還有互聯網及報紙每天對此事件的追蹤及預告節目,而提升的點擊率及閱報率。 2004年的超女只紅了一個張含音勻!2005年呢? 我想最先紅的,應該是所有行銷人及企業的眼睛吧!看看蒙牛在每一秒都出現在節目右下方的蒙牛酸酸乳告示牌(置入性行銷),是多少人的痛及悔不當初!其次紅的當然是荷包滿滿的湖南衛視及相關轉投資的配合單位及廠商吧。 至於,超級女聲紅不紅…這個重要嗎?人各有命!如果有人告訴我,做媒體鐵定是賠錢的!我一定會告訴他:你一定沒聽過超級女聲吧? |
- Aug 30 Tue 2005 23:34
行動電視產業 共創三贏
- Aug 24 Wed 2005 00:54
原住民電視台頻道經營權 東森電視今接手
原住民電視台頻道經營權 東森電視今接手 2005 8/23
中央社
東森電視今天起正式接手原住民電視台頻道經營權,並接收原有原民台工作人員,同時擴編原民台新聞部與節目部編製。東森今天請到阿美族頭目為原民台祈福,台長希馬拉歐斯說,以原住民傳統方式,開啟原民台在東森的腳步,期望原民台在東森能越來越強大。
新任原住民頻道執行長李惠惠也表示,東森在美洲、亞洲等地區都有發聲管道,入主原民台後,期待未來的原民台可以將原住民的文化發送到各大洲,與世界上的原住民接軌。
七月底,東森電視擊敗台視及TVBS,取得原住民電視台的行銷與節目製播權後,原本在台視只有一節新聞的原民台,未來新聞時段拓增到四節。原民台更計劃培養更多優秀的原住民主播與記者。
原民台著名節目「部落達魯岸」在東森電視著手經營後,將由長期從事公益活動的東森主播靳秀麗與希瑪拉歐斯共同主持。原民台同時籌劃新節目「部落總動員」,計劃與台灣各部落接軌,深入了解原住民部落的各鄉、各村的人物、習俗與產業。
此外,原民台還將打造一台「舞台車」,計劃開到各部落,提供原住民朋友在舞台車上盡情歌唱,充分滿足原住民歌唱的天賦,讓原住民朋友有更多吐露心聲的管道。希瑪拉歐斯笑說:「要發掘更多的阿妹與民住民名嘴就靠它了!」
東森主播林青蓉與馬千惠今天也參加了祈福典禮,兩人與原民台主播馬紹、比恕依相談甚歡。祈福儀式最後在希瑪拉歐斯帶領主播群高喊:「原住民電視台是大家的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要你好看!」聲中結束。
- Aug 24 Wed 2005 00:50
蔡明亮:政府該包容所有創作形式
2005.08.23 中國時報
蔡明亮:政府該包容所有創作形式
張士達/台北報導
為國爭光的電影想拿政府獎金,還得「有台灣風土民情與景點,對推廣國家形象有所助益」?國內最會得獎的導演蔡明亮昨日向政府呼籲:「政府既然有這個遠見與魄力,就應該要有胸襟去包容所有的創作形式。若是影片都得要包裝台灣形象,那坦白說,坎城那3大影展你進不去的。給了一個空間之後,不能去打壓另一個空間,否則也只是畫一個月亮在那邊,望梅止渴。」
蔡明亮自己坦言,他可能是國內拿獎金拿得最多的導演;因為他也不拍廣告,所以他多年來的生活費,真的都來自得獎獎金。因此他當然能體會政府提高這些獎金對於創作者的善意,但電影界人士也都知道,要得獎是多麼困難,不可能為了得獎金而去拍電影。
- Aug 19 Fri 2005 20:13
Skype
八月初,梅鐸的家務事鬧得沸沸揚揚,長子拉克蘭閃電退出家族事業,還發表公開信措詞悲壯,梅鐸第三任妻子鄧文迪則順勢爭取新聞集團(News Corp.)內更多權力,為兩位幼女鋪路,你退我進,成為八卦追逐焦點,比新聞集團辦的任何一份報紙和電視台內容都勁爆。
七十四歲的梅鐸,已淪為他旗下電視台常播的肥皂劇主角?實情並非如此。就在七月底家變發生之前,他正精明地與一家行銷總部設在倫敦的公司「Skype」周旋談判,出價三十億美金要買下對方,遺憾的是,他得到的答案卻是一個「不」字。
「不?」這可不是十七歲就出道闖蕩媒體江湖的梅鐸所常聽到的字。從澳洲起家、再到美國和英國發展,再到近年進軍中國,從報紙、電視、廣播一路到衛星電視,他攻無不克,打造出六百億美金規模的全球最有影響力媒體集團,連小布希和布來爾都奉他為上賓,鮮有人對他說「不」。
Skype成立僅兩年,目前員工一七九名,照三十億的收購價來算,每名員工值一六七六萬美金(約五.四億台幣),比六年前網路股最熱時思科以每名員工三五0萬美金計算來收購對手,還要多出近四倍。
Skype如果不是取得政府允許可以印鈔票往自己口袋放,那它為何如此值錢,究竟是做什麼?事實是,Skype和中央鑄幣廠一點關係都沒有,它反倒幫消費者把該付出去的錢,收回到口袋裡,方法是讓他們打電話不用錢。「打電話要付費,那是上個世紀的事了,」Skype創辦人暨執行長詹士莊說。
【中時電子報獨家披露-數位雙週封面故事】
Skype如何橫掃世界?
「Skype」只是一家179人的小公司,但「Skype概念」卻正改變二十一世紀地球上所有企業的資訊傳輸傳統,它是場道道地地的「科技民粹革命」……
Skype做的事很單純,就是開發出一套軟體放在網站上,任何人都可以去免費下載到自己電腦裡,然後開始打電話給任何一位下載過這個軟體的人,稱為「網路電話」,不論這個收話對象是坐在隔壁或隔了半個地球遠,都是免費。
從二○○三年八月推出至今,剛滿兩年,全球已有一.四億人次下載這個軟體,使用者達四千八百萬,最多同時上線打電話有四百萬人。如果四千八百萬使用者每人每月交十塊台幣基本費,一年就有五七.六億台幣(約一.八億美金),以Skype資本額兩千萬美金來算,每股盈餘高達九十元,是台灣上市股王宏達的三倍。
當然,用Skype做「電腦對電腦」通話是免費,但如果透過電腦撥號到桌上電話或手機上,則要先購買點數,稱為「Skype Out」,但費率僅為傳統電信公司的一至三成,按照撥打地點而異。Skype服務推出一年來,已有兩百萬用戶購買使用,以最小額度十英磅來算,Skype至少已收進兩千萬英磅(約三千四百萬美金)現金。
Skype Out收入並非淨賺,必須扣除支付給電信公司使用迴路費用,主要是市內電話費。以台北撥Skype到北京辦公室電話為例,從台北到北京這一段是走網際網路,而非走電信公司迴路,所以免費(網路連線費另計),從北京當地連到辦公室那支電話,要經過電信公司迴路,但收的是市內電話費,這是為何Skype能讓用戶以原本一到三成費率打國際電話,用戶省錢,Skype賺錢,而電信公司只收到原本該收的零頭。
Skype如何橫掃世界?
「Skype」只是一家179人的小公司,但「Skype概念」卻正改變二十一世紀地球上所有企業的資訊傳輸傳統,它是場道道地地的「科技民粹革命」……
全球電信業動見觀瞻的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於二○○三年底裁示,網路電話不屬傳統電話語音範疇,不適用現有電信法規管轄,也就無所謂妨礙現有市場競爭。這個判決結果給了網路電話業者合法身份,可以投入經營電話業務。「長期而言,電信公司會有四成收入蒸發掉,而且不會再回來,」在去年八月的一場Skype座談會上,前中華電信董事長毛治國預言。
頻繁往來北京、上海和台北三地的新浪網產品開發執行副總裁蔣顯斌,在出差途中就常用Skype與同事通話,他的新浪同事們大多都有Skype帳號,這在外商以及跨國台商公司中非常普遍。「如果是單純問候或講幾句話,還是習慣用手機和桌上電話,如果預期要談半個小時以上或做多方電話會議,就會約好用Skype,」蔣顯斌說。
根據Skype針對使用者進行的調查發現,撥打Skype電話的用戶,有三成是為了商業用途,包含打給公司同事或做多方電話會議。已有不少軟體開發商和中小企業建議,Skype應開始開發針對企業需求的專屬方案。
一般辦公室內的電話系統,分為「分機打分機」,「分機打外線」和「外線打分機」三種,加上「上網」的網路線共四種,如果Skype將前面三種電話系統整合為一,以後員工進辦公室連上Skype就能講電話,費用將大幅下滑,「電信公司的業務只剩下提供頻寬,」英國《經濟學人》分析。
Skype的目標不僅對準辦公室,連辦公室外也要拿下。Skype今年五月與提供無線上網的連鎖業者Boingo簽約,在它提供無線上網的地點,都可以打Skype電話。Skype目前在網站上大力招募,歡迎全世界提供Wi-Fi上網的業者加入Skype聯盟,條件是讓使用者免費打電話,如果考慮店面和設備投資等成本,也至少讓使用者前十五分鐘通話免費。
Skype如何橫掃世界?
「Skype」只是一家179人的小公司,但「Skype概念」卻正改變二十一世紀地球上所有企業的資訊傳輸傳統,它是場道道地地的「科技民粹革命」……
電信公司並非毫無防備。網路電話問世已十年,各種解決方案多如牛毛,多數電信公司都曾採購內含網路電話技術的設備,做為原有系統補充方案。有關網路電話會帶來通訊業大革命,全面改寫遊戲規則的駭人說法,十年來就像地震和颱風,每隔一陣子就會來一次,業者早習慣把它當「狼來了」的故事聽。
這一次,狼──真地來了
Skype提供的是網路電話軟體,面對一般使用者,不像傳統的網路電話業者是開發硬體,面對電信公司,模式完全不同。在硬體模式中,如果電信公司不買設備,業者就沒有生意,但是在軟體模式中,只要使用者上網下載軟體,就成為客戶,而「免費」和「話質清晰」是他們很難抗拒的誘惑。
「我們是用軟體解決電信公司的困難,」詹士莊指出。過去一百年來,電信屬於各國國營事業,具有壟斷或寡佔特性,電信公司的營運模式是先投資買設備拉線路,再從提供服務換取收入,等到先前投資回收完並產生盈餘時,才會繼續投資更換新設備引進新技術,舊技術不能更新,並不是技術創新的問題,而是會計作帳問題,這使得電信業必然成為一種少見的「技術落伍」行業,消費者也因此成為無辜的受難者。
Skype以軟體處理電話撥打和流量,硬體是用現有網路和電信基礎建設,本身沒有投資一塊錢在硬體設備上,這使得它的投入資本與電信公司相較是九牛一毛,完全沒有設備折舊攤提問題,一有新技術馬上就可推出,只要用戶上網下載最新版本軟體就行,不像過去得等電信公司把前期硬體投資回收完。
Skype如何橫掃世界?
「Skype」只是一家179人的小公司,但「Skype概念」卻正改變二十一世紀地球上所有企業的資訊傳輸傳統,它是場道道地地的「科技民粹革命」……
詹士莊認為,話機、手機、網路設施或電信公司放在機房裡的交換機,都只是工具,真正的靈魂是跑在上頭的軟體,這才是未來電信業創新價值之處。「Skype充份發揮了網路特性,關鍵在於它為『點對點』(peer to peer, P2P)技術找到對的商業模式,」本身投資網路電視、以「年代」有線電視頻道成名的台灣資深媒體經營者邱復生觀察。
「點對點」是一種技術專有名詞,概念上與傳統電信業的集中化(centralized)相反。集中化類似航空和物流業的運輸模式。以聯邦快遞(FedEx)為例,在美國的集散中心在曼菲斯,在美國任何一地要運到另外一地的貨物,都先運到曼菲斯(Memphis),經由檢貨分裝後,再送到目的地。紐約要送到舊金山的貨物,不會從紐約直飛舊金山,而是先送到曼菲斯,與其他城市要送到舊金山的貨物集合後,再從曼菲斯飛舊金山。
電信公司處理電話的方式也相同,所有撥出電話都先連到一個中央機房,經由交換機送到收話那一端。集中化的優點是方便管理,缺點是當用戶和使用量增大,機房和投資也要跟著擴大。聯邦快遞、DHL和優必速(UPS)都有自己的運輸機隊,當貨運量增加,機隊的貨機數目就要增加,電信公司也一樣。
至於「點對點」的做法,則是當紐約有一批貨要飛舊金山,先把貨品化整為零,向各個有空餘艙位的貨機公司協商,比方美國航空、聯合航空、大陸航空或達美航空,每一家能塞多少塞多少,路線也未必直飛,有些走波士頓再轉舊金山,或者走芝加哥轉西雅圖再轉舊金山,或者走達拉斯轉拉斯維加斯轉洛杉磯再轉舊金山,最終這些零散貨品運到舊金山後,再組合成原來整批貨。
Skype如何橫掃世界?
「Skype」只是一家179人的小公司,但「Skype概念」卻正改變二十一世紀地球上所有企業的資訊傳輸傳統,它是場道道地地的「科技民粹革命」……
Skype就像沒有機隊的航運公司,負責運送使用者撥出的電話到收話方,每一台下載Skype軟體並連上網的電腦,就是它的貨機,承擔某一趟貨物運輸過程的中轉站角色,提供頻寬和儲存空間。等到自己打電話時,其他上線電腦也承擔同樣的角色,禮尚往來,每一位Skype使用者都在自助助人,用現成資源,不多花一塊錢。
「網路就是電話,電話就是網路,」詹士莊強調。一九三公分(六呎四吋)高的詹士莊,不是那種口若懸河、大談願景的預言家,反倒像他八○年代的同胞瑞典網球冠軍柏格,以優雅的底線抽球和雙手反拍,照著自己節奏掌控比賽。他在台灣不如「北港六尺四」有名,儘管台灣下載Skype的人次已破四百萬,遠勝曾服用鐵牛運功散的人。
詹士莊原本在瑞典一家電信公司Tele2工作,公元兩千年和夥伴傑那斯(Janus Friis)一起創業,用點對點技術寫了一套取名KaZaA的軟體,後來被廣泛用來免費下載音樂和電影,總計KaZaA被下載逾三.七億次,直到二○○二年唱片公司聯手控告它協助侵犯音樂版權,詹士莊和夥伴一度亡命天涯,躲避聯邦調查局幹員追捕。後來法院判決他們無罪,詹士莊另起爐灶,將「點對點」技術改用在網路電話,一炮而紅。
「點對點」是目前網路上傳輸大量檔案最有效率而低成本的方法,如果版權問題能解決,音樂和電影都能透過這種技術傳輸。另一個常被用來免費下載電影的點對點軟體BitTorrent,最近正密集和好萊塢發行公司洽談合作,以網路做為新的發行通路,讓付費客戶用BitTorrent下載電影,將未付費者阻擋在外。
Skype如何橫掃世界?
「Skype」只是一家179人的小公司,但「Skype概念」卻正改變二十一世紀地球上所有企業的資訊傳輸傳統,它是場道道地地的「科技民粹革命」……
邱復生觀察,這是梅鐸一心買下Skype的原因。新聞集團在美國有DirecTV衛星電視,在英國有BSkyB數位電視,用戶可以用電視上網,以後還能下載同屬新聞集團的福斯電影公司影片,而Skype正好提供網路傳輸檔案技術,解決新聞集團進入網路發行的困難,網路電話還能成為第四台業者的附加服務。「出價三十億美金,還算便宜了,」邱復生說。
儘管Skype不接受新聞集團的提案,最先揭露這則消息的知名科技專欄作家克林吉里(Robert Cringely)大膽預言,和Skype在談的還有好幾家,最終Skype很可能會出售。買下Skype,讓傳統媒體跨進網路服務並經營數位內容,「等於拿到進場門票,」邱復生比喻。
這種結合對電信公司的威脅,遠比單純網路電話更大。類似像中華電信推出用ADSL下載影音內容的「隨選電影」(MOD, Movie on Demand)服務,就是要反制並創造新的收入來源。以後究竟是接一根纜線連上客廳的電視,就把看電視電影、下載音樂、上網、打電話都完成,還是拉一條寬頻連上書房的電腦,來做這些事?早就蠢蠢欲動的電信和傳統媒體業者,將進一步侵蝕對方地盤,誰都不願成為被吃掉的一方。
可別忘了還有網路媒體業者。八月九日,雅虎在全球推出7.0版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 IM)軟體,其中的網路電話音質明顯改善,被認為就是衝著Skype而來。早期入口網站提供「搜尋」、「新聞」和「電子郵件」三項基本服務,目前則添加「即時通訊」和「網路電話」這兩項。
Skype如何橫掃世界?
「Skype」只是一家179人的小公司,但「Skype概念」卻正改變二十一世紀地球上所有企業的資訊傳輸傳統,它是場道道地地的「科技民粹革命」……
當Skype愈強大,就愈有可能重演Google成功的歷史,從專注提供一項服務,到後來成為許多上網者最常使用的功能,躍升主角,這自然是雅虎和MSN這兩大網路媒體所不樂見,目前都在加強研發改善網路通話技術。這兩家公司手上都 掌握上億的即時通訊用戶,一開機就知道那些朋友同事家人在線上,再決定發文字訊息或撥電話給他們。
Skype也有「即時通訊」服務,讓使用者上線後看到那些人在線上,再決定是否撥打電話,但使用者較少用它的即時通訊對外溝通。「每個人的即時通訊錄都有一長串名單,通常都建在固定入口網站上,這是經過長時間累積,要換到別的網站很麻煩,所有人都要跟著換,」蔣顯斌指出。
Skype很難在「即時通訊」上拚過雅虎或微軟MSN,這是使用行為而非技術問題,但是雅虎和MSN的網路電話品質如果和Skype相同或差距很小,就有可能讓這家兩歲的新公司路愈走愈窄。缺乏一個流量大的主流網站支撐,使得Skype在進攻時,後防總是有漏洞。這或許是Skype出售傳聞不斷的原因,最新耳語的買主則是Google。
Google以提供搜尋服務起家,目前有九成收入來自廣告,主要是跟隨「關鍵字查詢」連帶出現的文字廣告,在本質上它已經是一家媒體公司。Google也提供新聞和免費電子郵件,八月初剛在美國買下一家做社群即時通訊軟體的公司,在入口網站的五項基本服務中,只缺「網路電話」這一項。
不論傳言有幾分真實性,傳統媒體、娛樂公司、電信公司、網路媒體和網路加值服務業的競爭與合作,包含全球資本和地方勢力的對抗,正進入新一回合,Skype正好在敏感時機點坐在敏感位置上,猶如一九一四年坐在車上的奧地利大公費迪南,一次世界大戰並非因他而起,卻是因他而點燃原本硝煙味濃的火藥。
Skype如何橫掃世界?
「Skype」只是一家179人的小公司,但「Skype概念」卻正改變二十一世紀地球上所有企業的資訊傳輸傳統,它是場道道地地的「科技民粹革命」……
不論新聞集團最終能否買下Skype,光是詹士莊這幾年從掀起音樂下載革命、被聯邦調局追捕、到東山再起再次牽動全球電信產業革命的離奇遭遇,就值得梅鐸花錢簽下獨家版權,讓福斯電影好好拍一部賣座片。當然,別忘了用「點對點」在網路上傳送,吸引更多觀眾,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收到錢了。
◎本文作者將於8/23與Skype創辦人詹士莊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進行精彩對談,歡迎有興趣的讀者上網報名,免費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