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麟
除了說他得了獎,是台灣之光,之外,就是把資料庫裡那些影片和他的電影片段意思意思的剪接一下,或者,再找幾個和李安沾得上一點邊的人說一些場面話。所有的新聞內容都讓人覺得李安得獎這件事被處理得像是一條突發新聞,看不出來有一家電視台為這條對台灣意義重大的新聞作了什麼準備。
令人好奇的是,如果李安得獎的意義對台灣真的那麼重大,為什麼沒有一家電視台能用比較精緻的作法去美國探索李安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一個台灣出身的導演,一把年紀之後才到美國讀電影,如何在美國這樣競爭激烈的社會出人頭地?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背後有多少的汗水與角力?李安到底克服了那些難關?一個台灣導演能拿到奧斯卡,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又是什麼?美國的電影人又是如何看李安?李安得獎在美國社會又引起了什麼樣的討論?
媒體像一面鏡子,也像一個模子,在映照社會的同時也在形塑一個社會,當愈來愈多的媒體人把閱聽人的需要看得膚淺時,自己也於是同步會變得越來越膚淺。在物理和組織管理學術領域都有探討類似這樣的「系統迴路」的理論,也就是說,一個系統一旦型成一種循環迴路之後,不管是什麼樣的力量都會在這樣的輪迴作用下持續的強化下去,於是,好的會越好,壞的會更壞,任何大小事都一樣。
今天的台灣,從社會集體智商到政經事務的運作,處處可以看到許多「系統」正在不斷的向下沉淪,但是我們感受到了嗎?或者,我們對於如何把這些系統調往向上提升的方向已經無能為力?這樣的危機對台灣所造成的長久傷害絕對遠遠超過統獨和任何政治口水。
李安的新聞熱,或許可以讓台灣有個重新檢視自我的機會,或者,根本沒有人會在意。別忘了,李安的得獎是他個人的才情,是美國社會的公平,並不代表台灣社會的進步 或高明。
留言列表